內容來自sina新聞

王巖關於新城鎮化問題的再思考



  新型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、小城鎮、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、互促共進的城鎮化。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於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、生態和環境為代價。中國日報網連線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主席、北京馥銘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王巖,對新型城鎮化問題進行解析。

  北京馥銘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王巖

  王巖稱,新城鎮化首先要做好土地集約利用、科學規劃等前期工作。土地集約利用不是讓農民用賴以生存的土地換身份,也不能讓農業產業仍停留在傳統 的生產模式。科學規劃不是把農村徹底規劃為城市,也不能僅僅滿足農民身份轉變後的生活形態。土地集約利用和科學規劃要以人為本、以產業發展為核心、以創建 現代文明為目標;要兼顧生產、生活、發展、保障等諸多方面,既要滿足農民提高生活水平、打造全新生活方式的需要,又要解決產業升級、產能提高等可持續發展 的需要。

  過去城市化過程的做法主要是農民上樓、增減掛鉤、征收土地,開發建設。弊端是:農民的土地價值被低估,農民被迫接受有限的補償,而土地升值部分 被政府和開發商賺走瞭;同時,農業產能沒有提高,產業模式仍然落後;農民進城或上樓後,原有的生活空間被大大地壓縮瞭,而就業渠道也同時被鎖定在進城打工 這條唯一出路上。

  進城打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瞭農民的生存問題,但土地荒廢、農村空巢、留守兒童、傢庭解體、缺台北民間信貸~辦信用貸款需要保證人嗎?~高雄民間貸款乏保障等問題都突出地反映在農民身上;黑工廠、黑煤礦、黑磚窯、塵肺病等比比皆是。農民的生命權、生存權、生理權都無法保證。

  農民賣地在短期內似乎獲得瞭一定的收益,但從長遠看卻徹底失去瞭一切。農民之所以被迫賣地,首先是土地制度沒有給農民帶來永久的利益保證;再就 是農業產能過低、產值過低,缺乏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知識,信息不對稱,生產和銷售脫節等因素。農業產業鏈上的大部分利益被批發商、零售商、道路交通等部門賺 走瞭。北方地區一年生產一季,每畝產值不過千元左右,利潤最多500-600元;南方地區一年三季,每畝凈收益也不過1500--2000元。再加上政府 指令和市場信息等原因,盲目耕種、銷路不暢等情況連年發生,使本就落後的農業產業雪上加霜。

  農村土地制度表面上看集體所有,但農民個體的話語權卻很小。農民的文化知識、法律意識、自我提升能力都非常的薄弱。農業現代化、三農問題喊瞭幾十年,從政府到社會並沒有在農業進步、現代文明上真正幫助農村和農民進行根本的轉變。

  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主席、北京馥銘炫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王巖表示,新城鎮化的農村土地制度是國有化,或繼續集體化,還是私有化,這可能 是城鎮化健康發展的關鍵點。國有化是不能走也走不通的路,若繼續集體所有制或部分私有化,那麼必須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,必須有完善的實施細則。集 體所有制和私有制在新城鎮化中會遇到一些門檻,包括實施主體、用地規劃、土地一級開發、市政建設、產業鏈打造、產品市場化等等。

  新城鎮化發展中農業現代化是重中之重,建立新型的現代化農業企業、打造全新的農業產業鏈、產業升級是必然之路。但同樣也面臨著一系列復雜的問 題:資金問題、技術引進問題、企業主體問題、產業鏈運營管理問題、產能提升後的多餘勞動力問題、原有產業鏈淘汰問題、農村行政黨務領導班子與現代企業管理 問題、人才匱乏問題以及地方政府的規劃能力和執行能力問題等等。

  新城鎮化或許是中國農業、農村、農民最大的發展契機,或許隻一本好經,但這本經該由誰來寫?怎麼寫?誰來念?還有待時間考驗。





新聞來源http://sy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14-02-24/07372618729.shtml

債務整合經驗分享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zmanba6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